PaGamO——每當我聽到人們提及這個字眼,總會不經意地抬頭,四處張望尋找聲音的來向。接著,也往往會若無其事地低下頭來,知道他們其實並非在討論或者呼喊我。PaGamO(Phah game o̍h),它是一句簡潔有力的宣言,揭示出我那天生好玩的性格,彷彿也在不知不覺間為我日後的人生路途埋下了富有洞見的伏筆。
國中二年級,我在學校英文老師的介紹之下註冊了 PaGamO 的帳號。很快地,我便開始著迷於「拓展邊界,建設家園」的成就感,回到家三不五時就打開筆電練習各科的題目,享受以知識資本換取領地的過程。每天晚上,也時常守在電腦桌前等待魔戰開打:泰拉斯奎、彌諾陶洛斯、食人魔、蔓生怪……,打倒這些從神話中逃脫的珍奇異獸成為日常的消遣,榜上有名或撿到尾刀都是值得 po 文炫耀的小確幸。
升上高中之後,我對 PaGamO 的熱忱並未消減,更在開學第一天自介時向同學們說明它是我最熱衷的一款遊戲。從那天起,PaGamO 便取代了我的本名,PaPa、GamO 則是更為親切、詼諧的暱稱。由於當時高中世界的題目並不充裕,想要建造臺灣圖樣的我只好在國中世界刷題,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這項工程。在那以後,我卻時常擔心自己的領地會遭他人侵略,不時就神經兮兮地登入手機確認周遭的「國際局勢」。過了好一段時日,我才驚覺自己竟然被理當是學習工具的遊戲反過來給制約、束縛住了。在某個通勤的早晨,我毅然決然按下重生的按鈕,抹除自己曾經最深切的追求,重新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儘管 PaGamO 這款遊戲逐漸淡出了我的生活,「PaGamO 精神」卻早在無形之中成為了我生命重要的養分。我所謂的 PaGamO 精神,指的是一種在體制內尋求改變的信念。它雖然並無破壞性或顛覆性可言,卻能夠允許人們(在此同時指涉教育改革者與學生)以微小但堅定的力量,在現實與理想的拉扯之間理出一條足以安歇的孔隙。
剛好在淡遊 PaGamO 的那段期間,我開始接觸、關心台語文復振的議題,更進一步與友人豪哥創設了台語文推廣平台「玩轉攻臺藝」。我們希望透過遊戲、插畫等生動活潑的素材,讓對於台語文沒那麼熟悉的朋友們能產生興趣與學習的動機。「玩轉攻臺藝」除了「以趣味的方式攻讀台語文」這層意義之外,更是「完全講台語(Uân-tsuân kóng Tâi-gí)」的諧音,充分表達出我們的期許——希冀有心學習台語的平台閱聽者們有朝一日都能夠以台語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除了網路平台以外,我也陸續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透過詩文、微電影、遊戲腳本、社團活動等不同形式行銷台語文之美,以此吸引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社會大眾認識本土文化傳承的重要。我始終相信,在這華語為主流語言的社會中,我們必須以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復振本土語言與文化,方有機會達到「釘根本土,行向世界(向陽先生語)」的願景。
PaGamO 於我而言,是種羈絆,是種耽誤,也是種信念的啟蒙。它讓我看到了改變困境可能的方法及其侷限,也啟發了我對於台語文復振的想像。最後,我想感謝 PaGamO 團隊,因為你們的存在,讓我在學習的旅程中少了幾分迷惘,對於自己的關懷多了幾分想像。同時,也在此祝福所有 Pa 友們能夠找到自己的關懷、自己的座標,帶著 PaGamO 精神走揣(tsáu-tshuē)屬於自己的遊戲人生。
投稿者:大學生 游騰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