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異月新,為人們帶來便捷外,也使人們閱讀量大量減少,甚至於不願閱讀,而是選擇觀
看影片或者是聆聽音檔。這麼一個轉變致使人們的閱讀能力大量下降,在閱讀文章時多失去耐
心,或者看完文章後,無法掌握或理解作者的意思。
一開始我也是如此,就算是讓我選擇一本書籍進行閱讀,我也定然會選擇帶有插畫、篇幅較短
的書籍。反觀之,篇幅長的書籍經常乏人問津,在書櫃的角落矇受塵埃覆蓋,在寂靜中被吞噬
。
後來我接觸到了PaGamO,其短篇文章居多,題材廣泛,例如:人文史地、自然科學、生活
知識、文學等。起初,我將之視為睡前故事閱讀,在睡前讀上一篇,並且以共情方式去試圖理
解作者筆下的人物。
以此方法去共情文學,你所看到的不僅僅是單純文意上的理解,而是一個躍然紙上的人物,你
會明白他的言行,甚至與其感同身受,那一刻起,文學篇章不再單單只是由數個文字組合而成
索然無味的篇章,而是作者與其筆下人物和讀者的精神共鳴。
無論是現代文學,亦或是以文言文書寫的詩詞,只要你與作者、篇章共情,那麼一切將不再那
麼索然無味,你將看到一個新的世界。這是經歷長久閱讀下,有感而發的一番言論。
相較於文學,自然科學、生活知識等題材的文章書寫方式又與文學不同。不再那麼客觀,而是
以主觀的方式去書寫,相較於共情,更多的擷取重點,閱讀理解。很大部分,我們所謂的閱讀
素養,考的便是這些能力。
在長時間的練習下,無論是閱讀理解、擷取重點、共情上我都有很大的提升。很多人時常不知
道學習語文的用處為何,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學好語文只是課業上獲取高分的用處,但其實,
比起那些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當人們在溝通時,時常會有一種現象,那便是詞不達意,追根就底,便是所知詞彙不夠多,時
常這時便會感嘆一句,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語文不單單是一門得分的科目,更是表達自己
想法感受的橋樑之一。
投稿者:國小生 朱雨嫻